最近烏俄戰爭,疫情新聞變的次要。但有個新變化我覺得要提醒大家。



這一星期來,台灣的確診數字是:3/11=7例本土**75例境外移入,3/10=0本土**82境外,3/9=3本土**74境外,3/8=8本土**45境外,3/7=2本土**27境外,3/6=3本土**40境外,3/5=8例**72境外。本土個案控制在個位數以下,表示疫調框列有效阻止Omicron散佈,但奇怪的是,境外移入確診數卻一直偏高。嘉玲出現的當天(3/10),境外移入竟然有82例。



我原先的推測是因為台灣疫苗打的巧打的快打的多(1),可以安然渡過Omicron這一波。但仔細看全世界確診統計數字,發現了貓膩。



請見附圖,最近全球7日平均確診數並不是一直向下,而是在中間反轉,有向上增加趨勢。根據GISAID的基因定序統計,BA.2持續增加,已經到了27%,超過1/4,Omicron比率減少到70%。



BA.2的傳播力勝過Omicron,可能在未來3個月會取代Omicron 。而且BA.2的基因變異量和所有變種差異很大(3),曾感染過的人不見得能完全對BA.2免疫。



Omicron這波不會減少到之前的谷底,可能到一半就會因為BA.2的崛起,而讓全世界的確診數又向上增加,所以台灣的境外移入數沒有持續減少。



我個人推測,台灣之所以沒像香港一樣Omicron大爆發,是去年第四季大量人口完成兩劑注射。但必需在3個月之內再完成第3劑,才有相同的,防止傳染的保護力。香港太早打了,而且中國疫苗效力不好(2)。但最近台灣疫苗打氣又下降,目前第3劑覆蓋率只來到約43%,我覺得不夠。



如果境外移入確診一直是這個數量甚至更多,那麼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再加上檢疫天數減少到10天,病毒仍然會進入社區。若是超過3個月失去疫苗防止傳染的保護力,難保不發生一波大流行。



必需在第2劑3個月有效期限過後,追加第3劑保護力防止感染讓病毒無法散佈。我的想法是,簡化接種流程,不需預約,隨到隨打。只留下莫德納和BNT,因為AZ和高端接種數已經很少,而mRNA疫苗基本上可以互換,有疫苗就打不必挑。開放所有醫院醫師的門診/診所都可以打疫苗,鼓勵醫生親自衛教勸門診病人施打,特別是慢性病和老年人,有熟人解答問題可以減少疫苗猶豫。



打疫苗獎金提高,每打一針獎金1,500給病人,500給醫師。看看香港的慘況,只要能控制疫情,這絕對非常值得。



第3劑衝到75%以上,並注意國外次世代疫苗開發。台灣已經向莫德納和BNT下了訂單,要想辦法對BNT和莫德納死纏爛打,第一時間拿到次世代疫苗當第4劑。



超前部署,希望台灣能夠在接下來的Omicron餘波,和BA.2的進擊都能守住。



創造Taiwan NO. 1。獨一無二世界防疫的奇蹟,確保綠營再執政8年。



1.http://bit.ly/3KxtMGU

2.http://bit.ly/3tXFKmS

3.http://bit.ly/3t3Cx5K https://bit.ly/3MG9S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ypan 的頭像
    billypan

    BillyPan's Blog 潘建志醫師

    billy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