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制疫情,要重症清零,要減災,要避免醫療崩潰,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疫情警戒等級。
Omicron/BA.2海嘯,大部份國家都經歷過了。其中有六個國家,我覺得最值得台灣參考。香港和南韓損失較慘重,澳洲差強人意,新加坡,日本,紐西蘭稍好,但是連新/日/紐,也在近兩個月中,付出約當台灣人口1,800人的病故代價(1)。
各國都有類似台灣四級疫情警戒的防控標準,以牛津大學的計分方式,從零到100,昇上2級約25分,昇上3級約76分,昇上四級約96分。
最近更新的資料(2, Stringency Index),香港是75分,新加坡是60分,南韓是40分,日本是43分,紐西蘭是56分,澳洲是54分。香港約在3級,其它國家約2.5級。台灣分數意外的低,只有**30分。
除了牛津大學的計分,彭博社有另一套算法( 3,LOCKDOWN SEVERITY ),香港目前是71分,新加坡是43分,南韓是41分,日本是47分,紐西蘭是38分,澳洲是41分。相比台灣還是很低,目前只有**22分。
在面臨指數級爆發Omicron 海嘯前夕,台灣目前的警戒分數,實在太低了,比BA.2都爆發完之後,號稱要走向共存的國家(澳洲/南韓)還低,也太奇怪,人家是共存,我們變躺平。台灣除了戴口罩,對於人員流動沒太多限制,境照繞,歌照唱,餐照聚,舉照選。阿公八大,男模會館,商務酒店,夜夜笙歌。台灣警戒會這麼低,是因為之前Delta清零,就降下來沒什麼昇過了。
香港和新加坡,在Omicron來臨時,都昇高防疫等級。南韓是先昇後降,而澳洲和紐西蘭,則是在Delta來臨時就調高等級,紐西蘭甚至昇到四級,之後過渡到Omicron後t再逐漸解封。日本雖然沒昇級,但一直到現在,還是對人流有管制,日本大力推行在家上班,也協調企業調整上下班時間錯開尖峰,也值得台灣學習。
紐西蘭在去年8月時猛昇四級,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太誇張。但現在計算兩年多來的全部的病死/確診數 (CFR,Case Fatality Rate),紐西蘭卻是最低的,0.06%,一萬個生病死六個,全球最佳,新加坡次之0.11%。紐西蘭疫苗打的不算多,第三劑接近50%,和台灣接近,新加坡第三劑可是打到了70%。紐西蘭兩年來反覆使用昇四級『過激』防疫方式,但經濟也沒有崩潰。
台灣這套警戒標準以前沒用過,只在去年五月昇過三級。仔細想想,四級的分法不太好用,因為二級25分到三級76分的間隔跳太大了,中間應該加上一個2.5級50分。比較六個國家,台灣就算不昇級到3級,至少也該昇到2.5級(部份停業,部份停課,在家上班WFH),才能有減災的效果。
要避免對經濟的衝擊,有很多方法,不見得一定要停止所有開店營業項目,比方可以從限制『高風險』活動和場合開始。台灣有過很多次群聚事件,哪些地方是高風險場域大家心知肚明。不需要完全限制經濟活動,只限制一部份的行業,給予補助,這樣人民比較能接受。
學生重症死亡雖然少,有出現確診還是要隔離防止擴散。若確診人數一直增加,就算中央不規定停止上學,很多學校也會自行停課。現在才單日確診破千,就已經有2,500個學生染疫,412所學校停課,之後會更多。這波BA.2疫情有個現象,就是青少年兒童染疫機率和其它年齡層一樣高,小孩從學校中染疫,帶回去感染家中給長輩,家庭感染,變成引起老人重症和死亡。台灣12歲以下尚未開打疫苗,可考慮小學幼稚園停課改線上教學,父母親可請有薪照顧假,政府給予補助。這都是2.5級可以考慮的作法。
兩年來台灣沒有遭遇過超大量感染的狀況,不,應該說幾十年都沒有過傳染病單日確診破千人的紀錄。未來如何演變很難預測,但現在已經接近隔離和疫調量能的上限了。提高疫情警戒等級,從去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差不多兩星期才有降低人流的效果,甚至上海昇到四級硬封城兩周後,確診數都還在增加,要實施要提早做才有用。其它的防疫方式,比方打疫苗已經來不及了,口服藥也還沒有足夠的到貨量。
台灣3月1日在個案數很少的時候,宣佈不再使用四級疫情警戒標準,在3月17日時還清零。過了一個月卻突然破千,可說是豬羊變色。先不管共存清零沒什麼意義的討論了,至少我們要記得還有這個防疫的重要手段。
壓平曲線,Flatten the curve,昇高防疫等級當然有用,世界各國都還在實施。能避免醫療崩潰,多救些人命,付出一點經濟代價是很值得的,香港重症放醫院外面的慘況相信大家還記得。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緊急委員會,在4月13日時一致同意,現在不是對COVID-19降低警戒的時候。
要減災,政府要勇敢負起責任,超前佈署。
1. https://bit.ly/3Ej7K8X
2. https://bit.ly/37rejdA
3. https://ift.tt/7GRg3Vq https://bit.ly/3OqRp7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