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
今日新增240例本土病例。『嘉玲』離家出走,回不去了。現在要努力避免『醫療崩壞』。富人高官不怕,小市民一定要關心。
醫療崩壞?好熟悉的名詞。沒有疫情,就在談醫療崩壞了。長久以來健保一直壓抑醫療支出。但人口老化,醫療費用快速增加,醫療體系靠提高效率,維持恐怖平衡。
一個動作醫療就快崩壞:鼻咽拭子採檢。因為由醫師執行,在彰化,半夜一個急診醫師要做完一百多個峰擁而來的篩檢病人,如果救護車再送來車禍重傷病人,馬上過載。
拭子採檢馬虎不得,隨時有感染風險。還在吵廣篩普篩的KMT政客劃錯重點,現在是沒有人力篩啦!
負壓隔離病房床數,一天就緊張,昨晚我查過市聯醫體系只剩兩床。本來就收治許多它種感染病人,醫院能降載的很有限。因為健保核刪凶猛,可以出院的醫師本就不會多留。
醫療量能很不夠,部長呼籲輕症留在家裏,可是早上輕症晚上可能就變重症,今天還有一例萬華婦女確診在家中過世。亞東/仁惠醫院都會院內感染,留在家裏家庭群聚很難防堵。
戴口罩/洗手/社交距離/疫苗可以壓平確診上昇曲線,讓個案增加曲線不要超過醫療資源上限(如圖A)。但美國經驗是還不夠,要早做準備,有遠見地**增加醫療資源(圖B),把上限提高,才能避免崩壞。
因此台灣基層耳鼻喉科醫師跳出來,去篩檢站幫忙篩檢在診所打疫苗。國外對策還有請退休醫護回來上班,減少非緊急開刀,手術室和自費單人房改建成隔離病房。甚至讓實習醫師,實習護理師提早畢業。硬體方面,中國蓋方艙醫院,印度連工業氧氣都推去當醫療氧氣。什麼招式都有,創意效率很重要。
而最重要的是錢。醫療支出,本來大部份是人事費。台灣有執照的護理師一半沒有執業。要花多少錢才能讓她/他們回來上班?跑去做自費醫美的醫療人員呢?這是賣命的事,不能只靠熱血動員。
台灣不是沒有錢,行政院為Covid-19防治紓困特別條例準備了6,300億元,有多少會流進醫療體系?還是都跑去給大企業疏困?網友要睜大眼睛看,關係著你和家人的命。現在不靠么不行,原來的健保總額,是絕對不夠的。健保局應該投桃報李宣佈,跳出來幫忙的仁心基層耳鼻喉科醫師,今年就不核刪了。 https://bit.ly/33TpZA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