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

今日本土287例,校正回歸170例。上面的圖,是兩天來的校正回歸,把部份個案數攤提到前幾天,分別以黃色(5/23)和紅色(5/22)標示。



下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確診統計中截下來的,國外學者看台灣,使用未校正回歸前的數字。



一個上昇趨勢,一個下降趨勢。完全不一樣的解讀,怎麼會這樣?



國外所謂backlog統計圖型,都是兩條曲線並列,兩條線A-原始和B-backlog都完整秀出統計開始至今每一天的數字。而台灣的校正回歸,是A曲線拼上B曲線變成一條。5/21之前的個案數,沒有攤提到更早之前。**在短時間裏,上昇趨勢會變成下降趨勢。



5/17的確診數,從333例默默增加成441例。但5/17這一天,沒有做校正回歸,把個案數分攤到更早的日子裏。要做校正回歸,要從一開始全部每天做,把兩條線一起秀出來。



拼接曲線看趨勢,怎麼可能正確?怎麼計算要新增多少台PCR機器?怎麼決定要增加多少間隔離病房?怎麼去支援血汗的醫護人力?怎麼決定要昇高或降低警戒層級?



以採檢日期做統計單位也不合理。一個人可能感染2天就採檢,也可能兩個星期才採檢,採檢日和病毒複製時程關係不大,受到社會因素,政策和個案心理因素影響比較大。案2683,因為拒絕就醫,死亡兩天後才被採檢。採檢日沒有更接近疾病流行的真相。



約翰·霍普金斯學者統計的各國數字,常看到單日爆衝沒有校正回歸的例子,包含全球總統計,土耳其,墨西哥,中國的數字都有單日不合理的爆衝,他們保留原樣,沒有做backlog攤平。



校正回歸,會造成認知誤差。兩個數字分散了國民的注意力,減少國民的信任感,也影響了首長們的判斷力。



我建議沿用舊制,以PCR確診日為主,這是世界主流方法。Bias永遠存在,刻意避免一日爆衝幫助不大。統計資料的一貫性比較重要。 https://bit.ly/3yAqLj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ypan 的頭像
    billypan

    BillyPan's Blog 潘建志醫師

    billy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