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是馬英九的競選政見之一。衛生福利部日前在四個機場啟用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希望吸引更多國外旅客來台就醫,發展醫療產業,衛福部部長邱文達認為此舉可以抑制醫師出走速度。

 

健保給付惡化勞動條件 才是醫師出走主因

 

台灣醫療水平舉世聞名,許多技術領先全球,整體的評比甚至可以到世界前幾名。然而在健保刻意壓低醫療支出的政策之下,醫師的勞動條件不佳,依賴健保為主收入的醫師薪資偏低,而因人力不足,醫師平均工時非常的長。由於考慮到加班費因素,因此遲遲不敢讓醫師納入勞基法的保障。據估計,台灣目前缺少1200名急診醫師,1000名麻醉科醫師。同時台灣醫療資源分不均, 五大科醫師人力缺乏,特別是偏鄉地區,有多個縣市已經沒有婦產科醫師可接生,日前更傳出綠島2年有5位醫師請調,出現醫師荒的現象。都會區大醫院病房也常是一床難求,護理師人力嚴重不足而且流動率偏高。

網路上有醫師組成的「醫聲論壇」,裏面常有醫師大吐口水,抱怨健保審核機制的不合理性,和許多中小醫院經營困難的情況。對於國際醫療專區的概念多是冷漠以對,鮮少有醫師覺得能夠幫助改善問題。 因為在國際醫療中,國外人士來台就醫大多都是計畫性醫療,包括高階健檢、醫美以及許多非急迫性的手術。這些特別的自費項目並非目前大部份醫師的專長,能夠因此獲利的醫師畢竟是少數。推動國際醫療尚有醫療糾紛如何處理的法律問題和語言文化問題,如果要達到理想的情況,恐怕要消耗公部門不少資源。

 

學者預言:5~10年內台灣醫療體系全面崩壞

 

談國際醫療,必需要正視國際間的統計數據。台灣每千人只有1.36位醫師、日本1.9位醫師、美國2.8位、義大利甚至高達5.9位。可見台灣和先進國家相比醫師人力的確是不足。而比較醫療支出,台灣近年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僅略高於6%,低於美國的6%,德國10.8%及日本8%。在人少錢少的情況下台灣仍然可以維持和先進國家並駕其驅的醫療水準,可見台灣的醫療人員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勞力心力。最近新聞報導披露了全台灣幾家獲益最高的醫院,但統計數字表明這幾家賺上百億的醫院,過去一年來的人事費用卻是呈現下滑。而由於健保的總額預算制,許多高價新藥的成長受到限制,已經有不少國際藥廠準備放棄台灣這塊市場。醫療現狀可說是千瘡百孔問題重重,有學者甚至預言台灣在5到10年內會出現醫療全面崩壞的情況。

 

國際醫療專區 助長醫療商品化

 

勞動條件惡劣,經常受到暴力威脅,醫療糾紛沒有妥善處理。薪資和福利受到壓抑,無法反映出醫療人員人力缺乏的現實,才是造成醫師出走國外的原因。政府做為公部門,解決問題的方向應該以全民福祉為主。在台灣設立國際醫療專區,雖然或可留住少部份醫師往國外發展,但仍然是把醫療更推向商品化,讓醫師從健保體系出走加入自費部門,讓醫療商品化的悄況更嚴重。國際醫療的政策越成功,就越會排擠原先已經不足的人力。衛福部在半年前,曾經構思「鮭魚專案」,希望延攬華僑醫師回台紓解醫師荒。要他們回到先在偏鄉服務滿3年之後給予正式的專科醫師執照,算是在沒有辦法中想出的辦法。但是現在,為了完成一個想法不成熟的競選政見,卻要鼓勵更多醫師投入國際醫療,政府施政如此前後矛盾,提油救火,讓人百思不解。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指出, 去年國際人士在台住院已達3845人,在台門診人次11萬5000次,可見國際人士來台灣就醫實際上並無太困難。衛福部不宜投入過多資源或人力從事國際醫療,更不宜有以醫療帶動觀光或經濟收入的做法。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2條中明列有12項掌理事項,並沒有賦予衛福部還有促進觀光或經濟的任務,衛福部應該集中心力改善本土醫療困境才是當務之急。

 

本文同步刊登在民報 http://www.peoplenews.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ypan 的頭像
    billypan

    BillyPan's Blog 潘建志醫師

    billy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