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台美貿易中爭取更有利的談判籌碼,也因為美國不完善的檢驗牛隻狂牛症制度和台灣人類庫賈氏症的盛行率暴增,台灣應該暫停美國牛肉的進口。
美國農業部在台灣時間2012年4月25日清晨3點,公布一頭乳牛證實為美國2003年以來的第4例狂牛症(BSE)個案。行政院衛生署在25日天晚間正式宣布,暫不禁止美國牛肉及製品進口。衛生署長邱文達強調,這是經過專業審慎研判的結果,依據美方提供的病理檢驗報告,染病的牛隻為非典型的狂牛症,屬於零星散發案例,加上為乳牛非肉牛,未進入肉品供應鏈,所以不發禁令。
4月27日上午立法院在野三黨聯合提案,要求暫停美牛進口並下架。表決時,贊成與反對同為44票,最後立法院長王金平投下關鍵性的反對票,未表決通過。
照片中紅色的是反對暫停進口的立委名字,台灣人民要好好記得他們的名字。
原本台灣已經因為開放含瘦肉精美牛的爭議讓馬政府被人民叮得滿頭包,這時又傳出美國再次檢驗出有牛隻感染狂年症的報告,可謂雪上加霜。馬政府不顧民意打算蠻幹到底,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包括幾位有醫療背景的和弱勢族群不分區代表也助紂為虐,真是讓人對台灣的民主政治灰心不已。
基於三個重要的理由,台灣應該暫時停止進口美國牛肉:
1. 暫停美牛進口,在台美貿易談判中才能爭取到有力的籌碼:
社會大眾普遍對美國牛肉失去信心,這時正是台灣爭取以更嚴格標準檢驗美國牛肉的大好時機。在目前所謂的『三管五卡』的限制之外,更可以進一步學習日本韓國提高抽檢進口美國牛肉的比率,並且派人員直接前往美國產地考察實際的生產情況。日本同樣和台灣和美國在洽談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更已經和美國簽署FTA,台灣就算要爭取TPP或TIFA,也可以要求美國比照南韓和日本的規格讓台灣來管制進口的牛肉,十分合情合理。
馬政府不能什麼都不做,就船過水無痕地讓美國牛肉繼續在市場上銷售。如果一定要開放美牛,也要顧及民眾的感受,讓民眾在吃的時候能放心,有被政府照顧到的感覺。韓國加強了抽檢,而日本因為嚴格的抽驗制度,過去查出狂牛症的案例比美國還要多很多,所以他們可以讓美牛繼續銷售,但台灣條件不一樣。印尼和泰國因為這個狂牛症案例暫停美牛的販賣,台灣應該跟進。美國想要再開放,就加速TIFA或TPP的談判,台灣不能自廢武功放棄這個談判的籌碼。
2. 暫停美牛進口,因為美國牛肉例行檢驗狂牛症的比率過低,台灣應該建立自已的覆檢機制。
美國每年生產牛肉1,200萬公噸,算起來宰殺肉牛每年就超過2,000萬頭,加上乳牛和待成長中的牛隻,目前每年只隨機檢驗40,000頭是否有感染狂牛症,顯然比率實在過低。美國消費者聯盟也對這點表示不可思議。相對於美國,歐盟和日本檢驗狂牛症的比率就高得非常的多。
美國歷年來檢驗狂牛症牛隻的數目如下:
2007年之後至今每年都是40,000頭。歷年總抽驗數目合約108萬頭。在這一百萬頭當中,總共被驗出了有3隻患有非典型的狂牛症。(另外還有一隻是加拿大進口的典型狂牛症牛隻),平均每36萬頭會被檢驗出一隻。
所謂的非典型狂牛症,是指在1990年代英國爆發『傳統』狂牛症,之後疫情受到控制,從2,000年後由歐洲開始進行隨機抽檢牛隻後,經由快速篩檢檢出並加以確認的個案。非典型的狂牛症仍然有引起人得到庫賈氏症的可能,甚至有些研究還發現感染能力比典型的狂牛症還要高。因此在OIE的管制原則中,是不分什麼典型和非典型狂牛症而一視同仁的。當年英國大爆發典型的狂牛症疫情已明顯的受到控制,但後來這些少數的非典型狂牛症仍然不斷地的產生,科學界對此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認為(比方最近的美國農業部的官員),這些非典型狂牛症的案例和人類的散發性庫賈氏症sCJD一樣,屬於零星的基因突變,因此不必太過在意。但是美國學界也有不同意的說法,理由是非典型狂牛症如果算是基因突變,那機率顯然太高。人類的庫賈氏症sCJD盛行率約1百萬分之一,非典型狂牛症如果是基因突變那機率應該和sCJD接近。計算統計學機率,抽檢牛隻約300萬隻中出現一隻才算合理。但美國驗100萬隻就出現3隻,很難只用基因突變的機率來解釋。
另外,人類傳統庫賈氏症平均發病年紀約68歲,接近晚年。牛隻原本平均壽命約20歲,但美國的三個非典型狂牛症的個案是12,10,12歲,比較接近牛的中年,不像是基因突變引起的。
是單純的基因突變,或是還有其它的原因引起牛隻生病,這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所以我們不能讓美國人球員兼裁判。以他們現在這麼少的抽檢樣本數,會檢出的個案當然是很『零星』的。試想美國如果採用日本的標準,那麼檢驗數可能要放大100倍,一年會多出幾十個BSE的個案,那就不會是『零星』了。美國人說這隻被驗出有狂牛症的乳牛沒有進到食物鏈,根據OIE的說法牛奶也沒有感染力 (不過有些研究的動物實驗在病牛的牛奶中發現到了普立昂蛋白),但是否有更多狂牛症病牛沒有被發現,這是很讓人擔心的。
日本,歐盟都有自已的牛肉狂牛症覆檢機制。日本對每頭超過20個月齡的牛隻進行檢測,不分進口或國產,這些年來累計檢驗數已達到 700萬頭。歐盟則是超過30個月齡的牛隻都要篩檢,光2001年到2005年間就檢驗超過500萬頭。全世界如果不計算英國當年爆發狂牛症時感染的18,000頭病牛,後來經由篩選驗出的狂牛症病牛也接近5,000頭,到2011年仍然有20頭以上。想想看如果這些病牛沒有被篩選出來,會多出多少人被感染而得到新型庫賈式症。考慮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問題,台灣在建立完整的檢驗狂牛症制度前,應該暫停進口美國牛肉。
3. 暫停美牛進口,直到釐清台灣 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近年爆增的原因:
人類的庫賈氏症(CJD)共分四種,sCJD (或cCJD)散發性(孤發性)的庫賈氏症,由基因突變引起,vCJD新型(變異型)庫賈氏症,由吃了狂牛症的牛肉牛引起,fCJD家族性庫賈氏症,由遺傳基因的缺陷引起,和iCJD,醫源性庫賈氏症,由輸血或手術引起。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1990年代中期英國爆發狂牛症BSE,人類因為吃到感染普立昂的牛肉, 在潛伏期後發病,之後十年間人類vCJD變異型庫賈氏症大量增加,經過飼料的改良和高風險部位管控後,疫情經過了十年才被控制下來。
上面這張圖是全世界的統計,白色的線條sCJD,一般認為是基因突變引起,各國的流行病學調查年盛行率在百萬分之一左右。而從vCJD爆發之後,sJCD的盛行率也比過去明顯增加。基因突變的機率是不會這樣增加的,這幾年sCJD的增加,有人認為是因為狂牛症引起的vCJD讓各國醫界的警覺心增高了,因此診斷出sCJD的機會也增加。但卻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有些sCJD個案事實上是vCJD,但是卻被診斷成sCJD。也就是說,受到狂牛症的普立昂蛋白感染的個案,被誤認為是基因突變引起的。
台灣的sCJD年盛行率圖表畫出來就更奇怪了:
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的盛行率在 2008年之後大幅增加,幾乎達到一倍以上,很奇怪。如果是基因突變,照道理講應該和之前十年都差不多才是。這裏面會不會其實有不少是vCJD,新型庫賈氏症的個案呢?
台灣目前只有一例是疑似的 vCJD/新型庫賈氏症。本來這個個案也不被當作是vCJD,後來在媒體曝光後歷經一年的爭論才改列成疑似個案。而『疑似』的理由是因為家屬不同意病理切片採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台灣有一波vCJD的個案加,但卻被當作sCJD,造成sCJD的盛行率突然的增加。因為要正確診斷vCJD或sCJD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而台灣的家屬接受解剖的意願實在太低,因此台灣的vCJD新型庫賈氏症病例數可能被低估,而造成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病例數被高估。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衛生署人類庫賈氏症委託計畫主持人陳順勝醫師說,台灣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發病率增加不排除與美牛進口有關,就是這個原因。
其它的國家比方丹麥沒有這個現象,看起來他們的確診CJD個案這幾年還降低。雖然歐洲曾爆發過狂牛症,但是他們現在有比台灣嚴格的牛肉檢測系統,而且歐盟也不准查驗馬虎的美國牛肉進口,是否因為這樣的保護機制,而讓他們的sCJD也減少了呢?
其實台灣的庫賈氏症雖然已被列入第四級傳染病加以管制,但是疾病管制局對於相關資訊的公開仍然漫不經心。在疾管局的網站上,我們只看到零星的個案被登錄,完全不符合實際狀況:
真正的個案數目已經被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因為這三個理由,台灣就應該暫停美國牛肉進口,直到台灣牛肉狂牛症查驗制度被建立,人類庫賈氏症盛行率增加的問題被釐清。更何況還有瘦肉精的爭議未解決,處理美牛問題不能如此輕忽大意。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是我醫學院的老師,我從見習實習醫師開始到擔任主治醫師都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我對他十分敬重。但這次美國牛肉傳出狂牛症案例後衛生署仍然接受美牛進口的立場我並不贊同。希望他能就這幾點理由再多加考慮。
文獻出處:
以上是本文所參考的學術論文原文PDF檔,已存檔於Google雲端硬碟中。由於版權考量,有興趣閱讀的讀者請mail給我你的Gmail帳號,至 billypan101@gmail.com。
美國農業部在台灣時間2012年4月25日清晨3點,公布一頭乳牛證實為美國2003年以來的第4例狂牛症(BSE)個案。行政院衛生署在25日天晚間正式宣布,暫不禁止美國牛肉及製品進口。衛生署長邱文達強調,這是經過專業審慎研判的結果,依據美方提供的病理檢驗報告,染病的牛隻為非典型的狂牛症,屬於零星散發案例,加上為乳牛非肉牛,未進入肉品供應鏈,所以不發禁令。
4月27日上午立法院在野三黨聯合提案,要求暫停美牛進口並下架。表決時,贊成與反對同為44票,最後立法院長王金平投下關鍵性的反對票,未表決通過。
照片中紅色的是反對暫停進口的立委名字,台灣人民要好好記得他們的名字。
原本台灣已經因為開放含瘦肉精美牛的爭議讓馬政府被人民叮得滿頭包,這時又傳出美國再次檢驗出有牛隻感染狂年症的報告,可謂雪上加霜。馬政府不顧民意打算蠻幹到底,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包括幾位有醫療背景的和弱勢族群不分區代表也助紂為虐,真是讓人對台灣的民主政治灰心不已。
基於三個重要的理由,台灣應該暫時停止進口美國牛肉:
1. 暫停美牛進口,在台美貿易談判中才能爭取到有力的籌碼:
社會大眾普遍對美國牛肉失去信心,這時正是台灣爭取以更嚴格標準檢驗美國牛肉的大好時機。在目前所謂的『三管五卡』的限制之外,更可以進一步學習日本韓國提高抽檢進口美國牛肉的比率,並且派人員直接前往美國產地考察實際的生產情況。日本同樣和台灣和美國在洽談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更已經和美國簽署FTA,台灣就算要爭取TPP或TIFA,也可以要求美國比照南韓和日本的規格讓台灣來管制進口的牛肉,十分合情合理。
馬政府不能什麼都不做,就船過水無痕地讓美國牛肉繼續在市場上銷售。如果一定要開放美牛,也要顧及民眾的感受,讓民眾在吃的時候能放心,有被政府照顧到的感覺。韓國加強了抽檢,而日本因為嚴格的抽驗制度,過去查出狂牛症的案例比美國還要多很多,所以他們可以讓美牛繼續銷售,但台灣條件不一樣。印尼和泰國因為這個狂牛症案例暫停美牛的販賣,台灣應該跟進。美國想要再開放,就加速TIFA或TPP的談判,台灣不能自廢武功放棄這個談判的籌碼。
2. 暫停美牛進口,因為美國牛肉例行檢驗狂牛症的比率過低,台灣應該建立自已的覆檢機制。
美國每年生產牛肉1,200萬公噸,算起來宰殺肉牛每年就超過2,000萬頭,加上乳牛和待成長中的牛隻,目前每年只隨機檢驗40,000頭是否有感染狂牛症,顯然比率實在過低。美國消費者聯盟也對這點表示不可思議。相對於美國,歐盟和日本檢驗狂牛症的比率就高得非常的多。
美國歷年來檢驗狂牛症牛隻的數目如下:
2007年之後至今每年都是40,000頭。歷年總抽驗數目合約108萬頭。在這一百萬頭當中,總共被驗出了有3隻患有非典型的狂牛症。(另外還有一隻是加拿大進口的典型狂牛症牛隻),平均每36萬頭會被檢驗出一隻。
所謂的非典型狂牛症,是指在1990年代英國爆發『傳統』狂牛症,之後疫情受到控制,從2,000年後由歐洲開始進行隨機抽檢牛隻後,經由快速篩檢檢出並加以確認的個案。非典型的狂牛症仍然有引起人得到庫賈氏症的可能,甚至有些研究還發現感染能力比典型的狂牛症還要高。因此在OIE的管制原則中,是不分什麼典型和非典型狂牛症而一視同仁的。當年英國大爆發典型的狂牛症疫情已明顯的受到控制,但後來這些少數的非典型狂牛症仍然不斷地的產生,科學界對此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認為(比方最近的美國農業部的官員),這些非典型狂牛症的案例和人類的散發性庫賈氏症sCJD一樣,屬於零星的基因突變,因此不必太過在意。但是美國學界也有不同意的說法,理由是非典型狂牛症如果算是基因突變,那機率顯然太高。人類的庫賈氏症sCJD盛行率約1百萬分之一,非典型狂牛症如果是基因突變那機率應該和sCJD接近。計算統計學機率,抽檢牛隻約300萬隻中出現一隻才算合理。但美國驗100萬隻就出現3隻,很難只用基因突變的機率來解釋。
另外,人類傳統庫賈氏症平均發病年紀約68歲,接近晚年。牛隻原本平均壽命約20歲,但美國的三個非典型狂牛症的個案是12,10,12歲,比較接近牛的中年,不像是基因突變引起的。
是單純的基因突變,或是還有其它的原因引起牛隻生病,這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所以我們不能讓美國人球員兼裁判。以他們現在這麼少的抽檢樣本數,會檢出的個案當然是很『零星』的。試想美國如果採用日本的標準,那麼檢驗數可能要放大100倍,一年會多出幾十個BSE的個案,那就不會是『零星』了。美國人說這隻被驗出有狂牛症的乳牛沒有進到食物鏈,根據OIE的說法牛奶也沒有感染力 (不過有些研究的動物實驗在病牛的牛奶中發現到了普立昂蛋白),但是否有更多狂牛症病牛沒有被發現,這是很讓人擔心的。
日本,歐盟都有自已的牛肉狂牛症覆檢機制。日本對每頭超過20個月齡的牛隻進行檢測,不分進口或國產,這些年來累計檢驗數已達到 700萬頭。歐盟則是超過30個月齡的牛隻都要篩檢,光2001年到2005年間就檢驗超過500萬頭。全世界如果不計算英國當年爆發狂牛症時感染的18,000頭病牛,後來經由篩選驗出的狂牛症病牛也接近5,000頭,到2011年仍然有20頭以上。想想看如果這些病牛沒有被篩選出來,會多出多少人被感染而得到新型庫賈式症。考慮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問題,台灣在建立完整的檢驗狂牛症制度前,應該暫停進口美國牛肉。
3. 暫停美牛進口,直到釐清台灣 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近年爆增的原因:
人類的庫賈氏症(CJD)共分四種,sCJD (或cCJD)散發性(孤發性)的庫賈氏症,由基因突變引起,vCJD新型(變異型)庫賈氏症,由吃了狂牛症的牛肉牛引起,fCJD家族性庫賈氏症,由遺傳基因的缺陷引起,和iCJD,醫源性庫賈氏症,由輸血或手術引起。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1990年代中期英國爆發狂牛症BSE,人類因為吃到感染普立昂的牛肉, 在潛伏期後發病,之後十年間人類vCJD變異型庫賈氏症大量增加,經過飼料的改良和高風險部位管控後,疫情經過了十年才被控制下來。
上面這張圖是全世界的統計,白色的線條sCJD,一般認為是基因突變引起,各國的流行病學調查年盛行率在百萬分之一左右。而從vCJD爆發之後,sJCD的盛行率也比過去明顯增加。基因突變的機率是不會這樣增加的,這幾年sCJD的增加,有人認為是因為狂牛症引起的vCJD讓各國醫界的警覺心增高了,因此診斷出sCJD的機會也增加。但卻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有些sCJD個案事實上是vCJD,但是卻被診斷成sCJD。也就是說,受到狂牛症的普立昂蛋白感染的個案,被誤認為是基因突變引起的。
台灣的sCJD年盛行率圖表畫出來就更奇怪了:
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的盛行率在 2008年之後大幅增加,幾乎達到一倍以上,很奇怪。如果是基因突變,照道理講應該和之前十年都差不多才是。這裏面會不會其實有不少是vCJD,新型庫賈氏症的個案呢?
台灣目前只有一例是疑似的 vCJD/新型庫賈氏症。本來這個個案也不被當作是vCJD,後來在媒體曝光後歷經一年的爭論才改列成疑似個案。而『疑似』的理由是因為家屬不同意病理切片採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台灣有一波vCJD的個案加,但卻被當作sCJD,造成sCJD的盛行率突然的增加。因為要正確診斷vCJD或sCJD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而台灣的家屬接受解剖的意願實在太低,因此台灣的vCJD新型庫賈氏症病例數可能被低估,而造成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病例數被高估。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衛生署人類庫賈氏症委託計畫主持人陳順勝醫師說,台灣sCJD 散發性庫賈氏症發病率增加不排除與美牛進口有關,就是這個原因。
其它的國家比方丹麥沒有這個現象,看起來他們的確診CJD個案這幾年還降低。雖然歐洲曾爆發過狂牛症,但是他們現在有比台灣嚴格的牛肉檢測系統,而且歐盟也不准查驗馬虎的美國牛肉進口,是否因為這樣的保護機制,而讓他們的sCJD也減少了呢?
其實台灣的庫賈氏症雖然已被列入第四級傳染病加以管制,但是疾病管制局對於相關資訊的公開仍然漫不經心。在疾管局的網站上,我們只看到零星的個案被登錄,完全不符合實際狀況:
真正的個案數目已經被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因為這三個理由,台灣就應該暫停美國牛肉進口,直到台灣牛肉狂牛症查驗制度被建立,人類庫賈氏症盛行率增加的問題被釐清。更何況還有瘦肉精的爭議未解決,處理美牛問題不能如此輕忽大意。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是我醫學院的老師,我從見習實習醫師開始到擔任主治醫師都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我對他十分敬重。但這次美國牛肉傳出狂牛症案例後衛生署仍然接受美牛進口的立場我並不贊同。希望他能就這幾點理由再多加考慮。
文獻出處:
以上是本文所參考的學術論文原文PDF檔,已存檔於Google雲端硬碟中。由於版權考量,有興趣閱讀的讀者請mail給我你的Gmail帳號,至 billypan101@gmail.com。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